新風辭舊歲,正氣報新春,在迎來農歷己亥新春之際,即將正式發行的《首都安全防范》雜志于1月31日深度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"星光中國芯工程"總指揮、被譽為"中國芯之父"的鄧中翰先生。
據了解,鄧中翰先生1992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;1997年畢業時取得電子工程學博士、經濟管理學碩士、物理學碩士學位,是該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、工、商三學科的學者。
1999年國慶節,鄧中翰應國務院之邀參加了建國50周年的慶祝活動。同年,鄧中翰回國在工信部(原信息產業部)、科技部等主管部委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,在北京中關村創建了中星微電子,承擔國家"星光中國芯工程";2001年3月,"星光中國芯工程"成功推出國內首枚具備自主知識產權、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字多媒體芯片"星光一號"。;2009年,年僅41歲鄧中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,成為工程院最年輕院士。2009年10月1日鄧中翰再次參加國慶觀禮,乘彩車接受檢閱。
進入數字化時代,"星光中國芯工程"參與了由中央政法委牽頭,公安部、工信部等國家部委聯合建設的"天網工程"等國家重大信息化工程,并提供了關鍵核心技術支撐,鄧中翰團隊及中星微牽頭制定《安全防范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技術標準》(簡稱SVAC,Surveillance Video and Audio Coding)。
在迎來人工智能新時代下,鄧中翰團隊研發了針對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芯片,中國首款嵌入式NPU(神經網絡處理器)芯片 "星光智能一號",并實現芯片的快速迭代,推出了"星光智能二號"。
在此次專訪過程中,鄧中翰院士在人工智能時代即將到來的大背景下,暢談了《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信息安全技術要求》GB 35114-2017國家強制標準、以及如何通過自主可控集成電路芯片保證視頻監控信息安全、構建數據信息安全"雪亮長城"等重點問題,同時針對中星微發展方向以及團隊建設進行了詳盡介紹。
精彩專訪實錄內容敬請關注2019年3月份發行的《首都安全防范》